『新西兰无人机销售排名前十|捷速X飞行器 无人机UAV《今日统计》全品类无人机|信息搜集|跟踪监测|灾难救援』——无人机采集(Collecting UAV)
一、市值高达1660亿元的大疆造车,是锐意进取还是走投无路?
伯虎点睛: 大疆目前最迫切的,就是寻找到一个足够大,且具有足够想象空间的新领域来实现自身营收的突破。
那头,通信老大哥华为刚宣布进入造车新赛道;这边, 科技 新秀大疆就与上汽通用五菱深度合作推出了新宝骏KiWi EV,在昨日开幕的上海车展上正式亮相。
这不禁让人感慨,造车也要开始“人传人”了!无论原来是干哪行的,巨头们仿佛都在争相恐后地挤向智能化 汽车 这个“风口”。
不过据了解,大疆这次造车的套路其实和华为无差。所谓的“深度合作”,其实就是指新宝骏KiWi EV这款车装载了大疆的智能驾驶系统,双方的合作并非以零部件采购的模式进行。
可相比于“大疆与五菱如何合作”的问题,更让伯虎 财经 感到不解的是,这个习惯了在“天上飞”的无人机“一哥”,为何这回不“飞”了,选择在地上“跑”呢?大疆往后会朝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?
01
一飞到“顶”的无人机市场
提到大疆,就离不开无人机;提到无人机,就离不开大疆。
成立15年后,大疆已经从深圳莲花村的民房跃升至百亿体量,就连鲜少赞美中国 科技 企业的《华尔街日报》,也主动为大疆贴上 “首个在全球主要 科技 消费产品领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” 的标签。
大疆究竟是何方神圣?
时间回到2006年,一个刚在香港 科技 大学本科毕业,毕业设计勉强只得了C的学生却得到了本校机器人技术教授李泽湘的引荐,得以继续在学校攻读两年制研究生。
在读研期间,他和两个同学拿着筹集到的200万元港币跑去深圳租房创业,最后还因为经常旷课,两年的研究生课程,他读了足足五年才拿到学位。
他便是大疆的创始人兼CEO汪滔。
大疆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型工作室而已,不存在什么商业模式,就是做无人机配件产品。在长达两年多时间里,大疆就这样以小作坊的方式运转。
让汪滔有了造无人机整机想法的人,其实是一个新西兰代理商。2010年时,他告诉汪滔一个事实,就是他一个月能卖出200个大疆平衡环,但95%的客户把平衡环安装在多轴飞行器上。这让汪滔开始反思起了大疆的发展方向:是继续卖配件还是做整机?如果做整机,是做固定翼,还是直升机,或者多轴?
最终,汪滔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,选择了做多轴, “我是做产品的人,我只想把产品做好,让更多人来使用。” <
到了2012年,凭借过去几年积累了成熟的技术,大疆陆续拥有了一款完整无人机所需要的一切元素:软件、螺旋桨、支架、平衡环以及遥控器。最终,在2013年1月发布“大疆精灵”,成功撬动了民用无人机市场。随后,大疆在产品迭代速度上基本做到了和手机产业同速,一年一发布,“精灵2”、“精灵3”先后问世,“悟”和“御”系列更是广受好评。
如今, 大疆已经占领了80%的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,掌握着70%以上的专利技术,估值超过1660亿元 。在《2020中国独角兽榜单TOP100》中排名第七,大疆也是唯一一家垄断全球市场的中国 科技 巨头,甚至还常常被业界比喻为中国的“苹果”,而能和这颗“苹果”对垒的选手依然还没有出现。
和华为的经历相似,大疆也曾经被美国以“保护美国国家安全”为由列入所谓“实体清单”,对该公司对美进出口进行“管制”。但面对美国的制裁,大疆直接增加了13%的关税转移到了北美市场的消费者身上。可即便如此,大疆在北美市场的销售额不降反增,就连美国军方也依旧在使用大疆无人机。
的确,大疆在无人机市场的龙头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,但因为龙头地位而产生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。
时至今日,无人机还是一个 利基市场 。因为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,对无人机的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,再加上其本身的实用性不强,只有小部分人群才会成为无人机用户。尽管大疆在近年来接连推出价格更加亲民、携带更加方便的mini无人机,可仍然 无法从根源上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增长 。
无敌确实是很寂寞的事情。由于大疆没有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,这也 导致无人机大众化之路逐渐走向瓶颈 。
根据IDC在2018年的预测,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无人机的市场规模为90亿美元,预计未来5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%。如此测算,2020年无人机市场整体规模约为152.1亿美元。Gartner的预测中,这个数字降为112亿美元,其中还至少有五成以上的规模属于行业级无人机。这意味着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被进一步压缩。
而深耕无人机领域多年的汪滔似乎早有预感。2016年他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, 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,大疆的收入到200亿元也就到顶了 。
02
内外夹击,生存不易
实际上,除了无人机销量“天花板”危机外,大疆还是一块“夹心饼干”。
2020年8月17日,一则大疆裁员14000人的消息传遍网络,大疆就因此陷入舆论中心。
随后,大疆公关总监谢阗地在朋友圈表示:“考虑到大疆总共14000人,按这个说法公司都没人了。我建议让子弹飞一会。”原来是自媒体的错误翻译引起这次误会,原话是“公司考虑给全体约14,000名员工来个‘瘦身’”,而不是将这14000人都裁掉。
但是大疆裁员真相,绝非空穴来风。 有被裁员工透露,大疆“瘦身”力度不小,深圳总部的企业销售及营销团队已经从180人缩减为60人,消费市场的团队也有类似的裁员幅度。另外,大疆旗下视频制作团队缩减至三人,韩国则是裁撤了共有六人的营销团队。
“具体来讲,就是年前开始梳理了一下工作,裁掉了一些冗余的人。比如以前某个工作有两个人干,但是如果这个工作实际上一个人也可以干,就会考虑裁掉一个。但研发裁的比较少,因为研发本来工作饱和度就比较高,很难压缩。”
而大疆告知员工被裁员的原因是新冠疫情冲击了销售。
除去这个原因外,大疆还在2019年意识到 自身结构变得难以管理 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导致大规模裁员的根本原因是管理混乱,在这个圈子都知大疆管理真的一塌糊涂
《LYUAV SERVICE 无人机采集(Collecting UAV)》
电话微信(Mobile/Wechat): 086-19212129661
飞机(TG): @bwuavglt68
邮箱(Email): [email protected]
我司专注于老板一对一服务(We focus on the boss one-on-one service)